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詹黄张按摩学

常见疾病配药穴位按摩及解决办法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13 热度:23

糖尿病的保健穴位

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

操作方法:

1、每天晚上9:00左右,先用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

2、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用手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

3、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侧3分钟;

五味禁忌

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多吃酸味的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门冬、天花粉等熬粥。宜多吃六味地黄丸。


前列腺炎

肾俞、次髎、会阳、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治前列腺增生

夏枯草20g  川贝母10g  玄参10g  (消散结块为主)

王不留10g 牛膝10g 琥珀10g (通络消淤)

扁蓄15g 瞿麦15g 竹叶5g(通淋利尿)服药5剂小便通利,后随症加减,服30剂诸症消失

以上病例:B超前列腺增生5.6cm×4.5cm×4.2cm;服30剂后诸症消失B超查4.5cm×3.0cm×2.5cm


自制止痛膏

当归15g 莪术15g  赤芍15g 红花15g

磨成粉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涂于15cm×30cm纱布上,用另一同样大小纱布覆盖制成中药膏片。

用时在其表面缝制一相同大小布袋敷在患处,用50℃热水袋置于药膏片上,每次敷20-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中药膏片每用10次更换1片。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颈椎病、腰椎病及各种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外敷配合热敷,止痛效果很好。

自制前列腺药兜

肉桂30g  升麻15g   麝香0.3g

制作:研成细末拌匀,用柔软细棉布制成能覆盖腹部的兜肚中,纵横缝针固定药末。

使用:每晚将药兜戴在小腹部,用热水袋热敷药兜30分钟,每周换药一次。

疗效:一般连用一周,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小便频数、排尿费力,尿后余汤症状逐渐减轻。


关节疼痛热敷袋配方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劳损等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的关节疼痛。

鸡血藤30g  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  木瓜30g  刘寄奴30g   姜黄30g    伸筋草30g

透骨草30g  川芎15g   秦九15g   桂枝15g   细辛5g   防风15g   羌活15g  独活15g

具体做法:1、将中药入锅干炒;2、炒热后,加入半斤醋再炒,炒至醋完全吸入药中;3、把炒好的药分别放入两个纱布袋中备用。

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前将药袋上笼蒸15分钟即成热敷袋。蒸后用干毛巾包裹热敷袋,使其不烫皮肤即可,将两个热敷袋分别放在疼痛关节部位。如膝部、肩部、手部关节疼痛可将两个热敷袋分别放在部位上下;腰椎、颈椎部位疼痛将热敷袋放在部位下面即可。当热敷袋慢慢冷却时,可逐层拿掉包裹的毛巾,一般每天热敷40分钟左右。热敷袋即可反复使用半月左右,还可用来蒸脚。

类风湿患者如果服药加上热敷袋治疗,效果会更好。

热敷袋可持续热一小时左右。


除瘙痒药浴方

丹参50g   当归20g   川芎20g   麦冬10g

祛风药枕

菊花150g  决明子150g

碾成粗末装袋2周换一次

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作用,菊花可降压降脂,预防动脉硬化。可改善血液循环、乌须黑发。

艾叶治病

艾枕:1000g  制成艾绒装袋

作用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较好

艾袋250g   缝袋15×25cm

作用:解痛

艾垫:做鞋垫厚3-6mm

关节劳损外敷四子散

吴茱萸60g  白芥子60g  莱菔子60g    苏子60g  

加粗盐炒,或微波炉加热,装布袋外敷痛处。

可用于颈、腰、腿各部关节及痛处。

药酒治颈肩痛

威灵仙50g  当归15g  细辛15g  乳香15g  姜黄15g  丹参15g   白芷15g  

透骨草15g    木瓜15g    徐长卿10g   冰片5g   紫草5g  蜈蚣3条

用75%酒精2000ml浸泡4天后过滤,再泡4天过滤,二次药液搅和后可每天3次擦痛处

治疗各种白发

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20g    当归15g    川芎10g    黄芪30g    太子参30g

制首乌30g   肉从蓉30g   桑葚30g    桑寄生15g     补骨脂15g     枸杞30g     

菟丝子30g    杜仲30g   黑豆30g(微炒)  核桃仁30g   川断30g  丹参30g

用52度以上白酒泡10天后,每晚服20ml  可泡2次    

阳虚者:去丹参、加黑芝麻30g(微炒)   加党参,去太子参


十四经穴的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胸走手,主治胸部内脏及其经过部位的病候。

手三阳经手走头,主治其连属内脏及循行经过部位及肩颈头面部的病候。

足三阳经头走足,主治其连属内脏,循行经过部位的病候。

足三阴经足走腹,主治腹部内脏及经过部位的病候。

一般说肘膝以下的穴位,大多治内脏及头面部的病。

头面部及躯干部的穴位,大多治局部的病和相应内脏的病。

督脉经穴多能主治头脑、脊背、腰腿、神志及急性寒热病。

任脉经穴多能主治咽喉、胸腹、消化、生殖、泌尿及虚寒性疾病。

熟记以上几条,在临床上就有提纲契领之效,对经穴一般主治作用可以知其概要了,但也只是一些原则,过细的深入研究,还需要再下功夫。


十四经主治纲要

经络               主治范围

手     手太阴肺经       肺、喉、气管、胸等有关病症

三阴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胸、神经系统等有关病症

经     手少阴心经       心、胸、神经系统等有关病症

手     三阳明大肠经     头、面、眼、鼻、口腔、喉、上肢等部位病症

三阳   手少阳三焦经     头颅、肋协、耳、眼、喉、上肢等部位病症

经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颈项、耳、眼、肩臂等部位病症

足       足阳明胃经   胃肠、头面、口腔、咽喉、下肢神经系统等有关疾病

三阳     足少阳胆经   肋协、腰腿、肝胆、头颅、耳、眼、神经系统等有关疾病

经       足太阳膀胱经 胃肠、胸、泌尿、腰背、头颅、五官、下肢、肛、神经等系统等有关病症

足       足太阴脾经   胃肠、泌尿、生殖等系统有关病症

三阴     足厥阴肝经   胃肠、肋协、肝目、外阴、生殖系统等有关病症      

经       足少阴肾经   胃肠、咽喉、泌尿、生殖系统有关病症

         督脉         头部、腰背、泌尿、生殖、神经系统、脑病急救等有关病症

         任脉         口、咽喉、胸、胃肠、泌尿、生殖、妇科等有关病症

八会穴主治病

脏会     章门    六脏之病皆治之

腑会     中脘    六腑之病皆治之

气会     膻中    一切气病、呼吸性之病皆治

血会     膈俞    一切血病、妇人病

骨会     大抒    一切骨性疾病

髓会     绝骨    治骨髓脑髓之病

筋会     阳陵泉  治肌肉、肌腱、关节之疾患

脉会     太渊    血管脉搏之病

“会”是经气聚会的意思,凡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等人体八种重要组织器官,各有一个经气聚会之处,这个所在的就是会穴。如果脏、腑、气、血、筋、骨、脉、髓发生病变时,取其会穴效果就好。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1、凡脏、腑、气、血、筋、骨、脉、髓八大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或有这些症候群时,可以以主取会穴,再配他穴,这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例如某些原因引起的气短、胸闷,主要表现为“气病”,可以取其气会——膻中,再配合内关,气海等穴进行治疗。

又如胃肠有病,是属于“腑病”,可以是取其腑会——中脘,再配足三里等穴效果就好。

2、会穴同用。对于急性病的治疗可以用?、会配穴法。

3、在会穴上进行诊断。可在会穴上寻找压痛点,阳性反映物,协助诊断。

以病程取穴

根据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的原则,凡新发病可多用经穴,慢性病,病程久者可适当配合络穴,因为络穴对于慢性病有效。

可以利用络穴诊断,因为络穴对疾病反应灵敏,比如压痛表示经气失衡,经气不畅等。


六穴主治急症

1、凡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突发病,都可以取本脏腑的六穴为主,配合宅穴治疗。

例如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均可取胃经的六穴——梁丘。

心绞痛可以取心经的六穴——阴六

心悸、胸痛可以取心包经的六穴——六门

坐骨神经痛可以取阳跷脉的六穴——阳(足付)

解毒可以取阴维脉的六穴——筑宾

齿痛可以取大肠经的六穴——湿溜

一般多以?穴为主配合其他穴

2、六、会穴同用,就是六穴可以和八会穴配合使用。

例如咳喘气突然发作,是肺经的病,可以取肺经的?穴——孔最,配合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

再如脾不统血发生的大出血属于急病,可取脾经的?穴——地机,配合八会穴中的血会——膈俞,这叫六会配穴法。

3、对严重和慢性顽固性疾病也可选用礼六穴。

4、可以利用六穴进行经络诊断,如穴位的压痛、变异、导电量等来判断疾病。

辩证取穴小结

1、头面五官疾病

(1)头风头痛——申脉、金门

(2)眼痒眼痛——光明、地五会

(3)瞽目——肝俞、命门

(4)耳聋——听会、阳池

2、咽喉疾患

(1)喉中闭塞——照海

(2)咽痛——太冲

3、胸腹部疾患

(1)心(胸)胀——太冲

(2)脾冷胃痛——公孙

(3)胸满腹痛——内关

(4)胁痛肋痛——支沟

4、四肢部疾患

(1)筋挛骨痛——魂门

(2)中风偏瘫——环跳

(3)臂痛——肩井、曲池

(4)襞足——悬钟、环跳

5、妇产疾患

(1)血晕——阴交、三阴交、阳池

(2)胎衣不下——照海、外关

6、其他疾患

(1)心内呆痴——大钟

(2)体热劳嗽——魄户

(3)虚损——天枢

(4)盗汗、小儿骨蒸——阴?

(5)水蛊、小便不利——偏历


风府穴的应用

风府穴位于后项发际上督脉枕骨下窝窝内,为督脉、阳维脉、膀胱经之会穴。

能治头中百病,颈项强痛,关节不利,四肢麻木,中风失语,半身不遂,癫症、狂症等多种难治疾病。凡一切风症皆用风府。

曲池:宽胸理气、通经止痛,治肋间神经痛,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内关:治冠病疗效非常显著。治心肌缺血疗效显著。治心绞痛

肩背部风湿进入的重要穴位

1、风门穴

2、肩井穴

3、天宗穴

以上三穴重要力静止点压,封闭穴位。

治疗肩周炎,如不进行封穴,即使治愈也容易再次遭受风湿的侵袭,使病情出现反复不愈。

   治肩周炎按摩结束后,进行点穴封穴,选穴大椎、肩井、肩禺、风门、天宗、肩贞、中府、缺盆、风池、曲池等。每个穴位要点压揉颤一分钟为宜。


感冒的原因

“内火盛、感冒生”

“寒包火”火是指体内有内火

寒是外来风寒侵袭人体

内火是人体发生感冒的基础

外寒侵袭人体是感冒产生的 诱因

治疗感冒必须内清“火热”,外散风寒

12种情况判定心脑血管病

1、头晕。突然感到头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麻木,舌麻、?麻、尤其是大指次指麻木。

3、暂时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运动失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晕倒

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理智的突然改变

8、全身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沉沉呈嗜睡态

11、一侧肢体麻木不自主抽动

12、突然出现视物不清


急救脑梗塞

双手拇指用力点压患者以下穴位

人中、下关、颊车、涌泉、内关

人中穴:可以开窍启闭、苏厥救递,清热化痰,宁神镇痛,主治牙关紧闭,中风失语。

涌泉穴:别名厥心,清热开窍,交济心肾,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内关穴:宁心安神,疏经活络,主治中风偏瘫。

下关穴:可疏风清热,主治牙关紧闭,开合不利

北京95801部队卫生队报导,陶某某女95岁,右侧肢体偏瘫3天,伴张口不能闭合,生命垂危。用拇指重按上述穴位3分钟后,患者下颌可以活动,再用针强刺激,约10分钟,患者溶栓治疗,完全康复,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使用经络时注意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

是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正气补上了,再去碰他,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络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是与四季温度 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按摩补泻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长的为补,时间短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先后循环秩序: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一组:走在外侧,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二组:走在内侧,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三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去寒活血的穴位

一、中脘

二、外关

三、足三里

只要是痛,就与经络不通有直接关系。

用多根艾条灸上述三穴,很快去寒,活血止痛。

(治头痛)


治咳嗽

如咳嗽厉害的人每天吃2-3次的当归粉,一次一小勺,肾气足了,肺气就足,咳嗽自然减轻,痰也自然会消失。

按摩止咳穴根治咳嗽

在手的第4、第5指下端之间的这个区域是气管的反射区,医书中称此为止咳穴。当有痰不易咳出,或嗓子痒的难受,老是想咳嗽时,你就按压这个部位。斜着向第5指根部的骨头上按压。孩子咳按压几十次能减轻咳嗽,成人咳嗽需按压100次,就能咳出痰了。

按摩补肾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11-13点,是人体阳气最足的时候去搓足心,特别是肘关节内侧的少海穴要搓热,再将腰部的肾俞穴上下搓热或艾灸。可治疗肾疾导致的腰、腿痛,还能治与肾有关的其他各种病。



标签:

本文地址:http://www.cd88.cn/anmoxue/2156.html

责任编辑: 代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