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詹黄张按摩学

全国-​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是“养血”(二)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12 热度:6

什么叫“肝藏血”

肝脏,常被西医比作人体的“化工厂”。因为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的代谢,以及对有害物质的解毒.排泄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藏血。

《黄帝内经》中就有“肝藏血,心行之”的记载,明确肝脏能储藏人体的血液。“肝藏血”是中医的基础知识,它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两种功能。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

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藏之,已备应急情况下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液流量是相对恒定的,但又必须随人体的机能状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适应性调节。例如,在人体睡眠休息等安静状态下,身体各部位对血液的需求量减少,一部分血液回归于肝而藏之。当劳动,学习等活动量增加时,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加,肝脏就把其储藏的血液排出,从而增加有效的血循环,从而适应机体对血液的需求。

在中医看来,一个人如果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血液方面的改变,还会影响到机体其他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两种病理变化:

:藏血不足,血液虚少,则分布到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液减少,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因而产生:手脚乏力.指头麻木.胸闷气短嘴唇无血色.指甲发白.腿脚抽筋.头发枯黄.毛发脱落.提前闭经等。

肝不藏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如牙龈出血,吐血,咯血,流鼻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阴道出血等。

疏肝气

詹黄张按摩的大面积为:胸部,腹部。手法为常规按摩程序。重点是:胁肋腔三大片。

.正对腋窝7.8.9.10肋片,是最主要的一大片。

.锁骨中线上,乳下方肋区(包含期门.日月)为第二大片,胆病必加用。

.背后腰上方的9.10.11.12肋区为第三片,兼用于保.补.治.肾.肾上腺,特别是左边的脾与胰尾,肝病不和引起消化不良。胃肠肝胆病引起的急腹痛.慢性炎症和糖尿病。都用之有效,缓解急性病,具有特殊效果。

脊柱胸椎两侧压痛点


疏肝具体方法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任务就是保持人体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让身体之气疏通而不淤滞。

它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肝要负责调理全身的气机,让身体里的交通畅通。要督促脾胃这个“加工厂”多运化水谷,以保证全身的营养供应。要推动气血,津液这些“粮食”的运输,以确保身体里的食品安全,要疏导胆汁的排泄,以促进身体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总揽身体这个国家的财务大权,以储藏血液,调节血量。


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

重点选取: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是养肝的主要穴位。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的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养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三阴交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是肾经的要穴,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更好地滋阴养肝。


净化血液,清除垃圾是养血的保障。

净化血液,把已经在血液里的垃圾清除。

詹黄张按摩的大面积仍为:胸部.腹部

手法:仍为常规按摩程序。

重点:仍为胁肋腔三大片区。

.腋下正中7.8.9.10肋区

.锁骨中线上,乳下肋区

.背后腰上方9.10.11.12肋区

.脊柱两侧胸段的压痛点.


养血具体方法

养血补血,最关键的是增强脾胃功能,同时摄入足够的营养。治疗与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相关的病症,选它们对应的八会穴。

对人体来说,血液不足的时候,身体就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就会出现病变反应。

血液不足以濡养头目,人就会出现头晕目眩,面目萎黄或苍白,嘴唇和指甲颜色浅淡,舌质淡等表现。

血液不能濡养经脉和肌肤,手足就会麻木。

血液不足以养心,人就会出现心神失养。心悸失眠的状况就会随之而来。

血液不足以濡养任脉和冲脉,妇女就会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延期甚至闭经等问题。

要想身体健康,少生病或者不生病,就必须有充足的血液濡养全身各处。就需从“开源”和“节流”入手。

对人体来说,“开源”就是保证脾胃功能正常,同时保证饮食的营养供应。血液是靠脾胃运化而成的。脾胃虚弱,没有能力运化出足够的血液,身体里的血液自然不足。营养供应也是关键,需均衡搭配。所以养血,补血最关键的是增强脾胃功能,同时摄入足够的营养。

对人体来说:“节流”就是不让身体失血过多,以及别让血流耗伤过多,如久病伤血,熬夜影响人体造血。

养血.补血的重要穴位:膈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膈俞:是八会穴中的血会,是治疗血病的常用主穴。

人体有八大珍宝,分别是脏.腑.气.血.筋.骨.脉.髓它们的精气分别汇聚在各自对应的穴位处,共有八个,这八个穴位就是八会穴。它们是:

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

骨会——大抒            髓会——悬钟(绝骨)

在临床治疗与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相关的病症,都可选取八会穴。如补血,治疗血液相关的病症,首选血会膈俞。

肝俞:中医认为肝藏血,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肝俞进行刺激,能增强肝脏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这个功能,所以用肝俞。

膈俞和肝俞配伍使用,即养血,又活血。

足三里和三阴交:它们分别是胃经和脾经上的重要穴位,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用它们能够健脾胃,益气生血。

血海:是人体气血的海洋,补血一定离不开它。

以上五个穴位配伍,既调节了身体的藏血活血的功能,又调养了脾胃,可保证身体运化血液功能的正常运转。



活血祛瘀

血液在身体中运行,通畅最重要。

若血液运行不畅通,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如头痛,癫狂,胃脘痛,闭经,痛经,腰痛,小便不通等。

怎样让血液畅通无阻呢?关键在活血化瘀的功效。

膈俞,血海,合谷三个穴位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功效。

膈俞: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穴位,也是活血化瘀的主穴。

血海:属于足太阴脾经。其主要功能就是化瘀导滞,是活血化瘀的要穴。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中医认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合谷又是阳明经的原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元气关系密切,所以它特别擅长通经络,行气导滞。

合谷与血海合用配伍,两穴是一阳(合谷)一阴(血海)一上一下,通络活血的功效特好。


气血同补:给健康“双保险”。

血是物质性的,将它输送到人体各处,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气是功能性的,它推动着血液的正常运行。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的统帅,其指挥血液的运行;血是气的母亲,气由血提供动力。

既补气又养血是养生保健的一大智慧。

气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四穴可兼顾补气,养血的功能。

气海:为一身元气所系,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膈俞:是解决血液问题的主要穴位,气海膈俞两穴相配,补益气血的效果非常好。

足三里和三阴交分别归属于胃经和脾经,补益脾胃的功能非常好。脾胃是气血生化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补气血必须补脾胃。

补气血用以上四个穴位,灸法效果较理想,可用艾条温灸各穴10-20分钟,也可用红豆带热敷灸30分钟。


用按摩法防治心脑血管病思路小结。

中国心脑血管病泰斗——连汝安教授60年临床总结出来“心脑血管病根源不在心脑,而在血液”。由于血虚,流动慢的血液里的杂质不能及时排泄,就会变黏,变酸,这样的血液流到哪里,就会给那里带来疾病。连教授对形成心脑血管病的病根找得准。为解决治疗心脑血管病指明了目标。

防治心脑血管病要从“气虚血亏”的理论出发,目标明确,不走弯路,起步高。及时的补气血,关键在及时二字,不要误时,补气养血,对治疗心脑血管病措施得力,实施必有效。我们引以思路,防治心脑血管病要抓住“心脑血管病根源不在心脑,而在血液”。这个关键理论,准确地从“气虚血亏”这个病根出发,创无先例依程序有系统的詹黄张按摩,以全方位防病治病。用按摩法“补气养血”防治心脑血管病。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血是循环于脉内的红色液体,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补气养血”就是为生命活动增加能量,为脏腑.经络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加油.鼓劲。


“补气养血”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穴位优选归纳如下

【肝俞 太冲 足三里 太溪 气海 膻中 内关 合谷 肾俞 命门 

关元 涌泉 三阴交 肺俞 膏盲 太渊 膈俞 血海 】

共十八个穴位

八会穴

【章门 中脘 阳陵泉 大抒 悬钟】

共五个穴位 

以上23个穴位,就能解决:

.“补气.补肾.润肺”实现气充足,而有价值“养血”这一前提。

.“疏肝”,肝脏能解毒,分解油脂,胆固醇等血液垃圾。肝脏好了,血液就没有“污染源头”,有了保护网而实现“养血”的根本。

.净化血液。把已经在血液里的垃圾清除,而实现“养血”的保障。

.用詹黄张按摩各部位“常规按摩手法和程序”可恢复心脑血管组织功能,软化血管,恢复心肌弹性,用优质血液养护好心脑,夯实养血的基础。

我们只要坚持做好以上几点,采取“补气养血”的措施,血液干净了,堵住了污染源,血行有了动力,就能更好的防治心脑血管病。


养血主要穴位分布如下

胸腹部:4个【膻中  气海  关元  中脘】

背部:7个【大抒  肺俞  膏盲  膈俞  肝俞  肾俞  命门】

上肢:3个【合谷  内关  太渊】

下肢:8个【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悬钟 (绝骨) 太溪  

 太冲   涌泉  血海】

身侧:1个【章门】共计23个穴位

补 气 养 血 ——参芪大枣茶

西洋参15g  黄芪10g  大枣2枚

适宜人群:

1.手术前后

2.肿瘤患者

3.年老体弱

4.易感冒人群

以上四种都是属气血不足体质情况

气虚.气短之人才能喝黄芪茶,不主张人人喝。



标签:

本文地址:http://www.cd88.cn/zhenzhou/anmoxue/2145.html

责任编辑: 代染